×
岩土工程学报

案例教学法在岩土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

案例教学法是将真实、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背景介绍、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案例总结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岩土工程类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

岩土工程是以岩土体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与岩石和土体相关的各类问题为目标,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等各类工程建设都会涉及岩土工程问题。国内大多院校的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水利工程等各专业都会开设岩土工程类课程。岩土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基坑工程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这些知识内容琐碎、概念多、理论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岩土工程学科不像力学、结构工程等学科具有严密的理论基础,是一门半经验、半理论、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岩土工程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对于岩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对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较少或者进行简化分析,例如浅基础设计中大多采用将地层均匀简化,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基本上不存在,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程相脱节,不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由于岩土工程学科具有以上特点,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培养岩土工程人才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是指将包含有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典型事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被广泛应用于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中。笔者在岩土工程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帮助。

二、案例教学法模式的构建

案例教学法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讲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是教师给出案例并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点评和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案例教学法模式的构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案例的选择是基础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的选择,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更容易掌握。教师选择案例应选择工程资料齐全、施工过程记录全面、结果详尽的典型工程,最好是教师亲自参与并且对整个过程熟悉的案例。道听途说、网上报道的工程不能作为案例使用,因为对整个工程背景掌握不全面就很难从原理、本质上讲清楚其中的问题,有可能造成以偏概全的情况。例如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用地红线与基坑开挖边线的距离等因素都会对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对一个基坑工程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要综合考虑和全面分析。笔者大多选择自己参与过的典型工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情景重现,将工程遇到的各种问题阐述清楚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目前笔者已经积累了众多的基坑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等工程案例,通过加工分析形成了支撑学科教学的案例库。

(二)问题的设定是关键

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那么教学案例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教师要对案例全面理解和掌握,创设和所授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课程设定的问题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同一个基坑工程案例,土力学课程中应着重土压力的理解与计算,而基坑工程课程中应注重支护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工程,如何选择最不利勘探孔是进行工程设计的关键,这些问题都是较好的案例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去分析与思考。

(三)案例分析、讨论是重点

案例教学法的鲜明特征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相对融洽、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查阅资料、文字写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对案例的汇报分析可以作为课程成绩的评定依据,对于考试方式也是一种改革。

上一篇:基于CDIO的宁波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