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扎实推进齐长城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创岩
人民网济南6月15日电(谈媛)站在齐长城遗址锦阳关段的关楼上,回望古代齐鲁两国往来的交通要道;在齐长城青石关遗址旁,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之势......齐长城究竟有什么文化内涵?
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便门(谈媛摄)
做好文物保护传承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济南市扎实推进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聚力打造齐鲁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实施齐长城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投入2000余万元,加强对齐长城重要点段修缮保护及展示,先后开展源头保护展示、源头主题标识雕塑建设、齐长城锦阳关、青石关及东门关保护等10余项工程。其中源头保护工程将“高强无机纤维材料”用于夯土层墙面保护,创造了岩土文物保护新经验。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保护利用好齐长城,聚力打造齐鲁文化标志
作为古代齐鲁两国往来的交通要道,锦阳关还是军事要塞,因此古代在周围险峻山峰上修筑了城堡、烽燧,为防止鲁国进攻,居高临下,扼其咽喉。后来齐国强大了以后,它的功能也就更多样化了。
据了解,莱芜区境内的齐长城共跨越200余座山头、35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主要有关隘、城墙、烽火台等三部分组成,自西而东有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3大关,天门关、胡家庄关等13 个小关。
齐长城锦阳关关楼(谈媛摄)
“青石关其实叫青石关堡,它是齐长城上的一个古城堡。”当地退休教师、义务讲解员张宗发向记者介绍,据史料记载,青石关关城方圆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门,均为石拱门,洞顶建有楼阁。如今,只有北门洞保存基本完整,但上层建筑已消失不见,南门、西门只有依稀的遗址尚存。
青石关以其特有的军事、地理、商旅、建筑等方面的魅力,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观瞻。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他30多岁离乡出青石关南去时,就曾留下诗篇《青石关》:“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度。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
2013—2016年,济南市组织实施了齐长城莱芜青石关及东门关段抢救性保护工程。2017—2019年,组织实施了莱芜齐长城遗址锦阳关段保护工程和齐长城遗址莱芜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齐长城锦阳关段抢修保护工程重点对齐长城锦阳关以西1050米的城墙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齐长城遗址莱芜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对齐长城莱芜段锦阳关、黄石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锦阳关古道维修、锦阳关广场风貌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黄石关段齐长城展示用房建设。
在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记者看到了齐长城青石关遗址仍然矗立在村北。青石关是齐都临淄的南大门,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之称,是一座独特的关城。
10日下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走近齐长城”媒体采访行活动来到济南市莱芜区境内,就齐长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实地探访,先后去了境内齐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锦阳关和青石关遗址,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艾陵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穿过村子的齐长城青石关段(谈媛摄)
全方位挖掘齐长城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自然遗产是记录独特自然美、展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标识。站在锦阳关关楼上远眺,可以隐约看到齐长城沿锦屏山蜿蜒而建,锦阳关西长城岭段长约756米,这里城墙最高处有6米,最宽处有5米,上有雉墙,后为站墙,垛口、瞭望孔都较完整。
古商道(谈媛摄)
齐长城锦阳关遗址(谈媛摄)
“齐长城的修建是因地势,就地取材,因为我们这个地方青石比较多,所以就全部用青石垒砌而成,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苏忠明说。
“锦阳关不仅有国防功能,而且还具有海关关口的功能,古代在此查走私、规范贸易等,常年有驻军驻扎。”苏忠明说。锦阳关原有城楼式建筑,下为拱门。1939年,日寇进犯泰山区抗日根据地,因遭八路军四支队顽强阻击,便将关楼炸毁,现在的关楼建于2005年。
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便门(谈媛摄)
去年以来,济南全面提升齐长城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基本摸清全市齐长城108个段落当前保存现状和管理使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风险等级,分级保护,还完成了齐长城遗址本体隐患和安全排查工作,针对重点抢险加固项目点段,组织编制了6项抢救性保护申请计划书。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济南市启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推进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为山东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之一,被列为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重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期包括齐长城步道工程、绿道工程、锦阳关齐长城遗址博物馆、齐鲁古道文化街区、运粮河景观提升、娘娘庙古村落周边环境提升以及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驿站、标识导示系统、文化广场等文化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
上一篇:中化岩土(002542.SZ)子公司为三圣洪河片区工程施工
下一篇:没有了